广义并发和严格并发是并发处理中的两个概念,分别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1. 广义并发(Wide Concurrency): * 广义并发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操作事务的虚拟用户存在。 * 例如,在一个地铁系统中,每个时间都有新来的人也有走的人,大家做的事情基本都相同,即乘地铁。假定某个时刻地铁大厅中有10000人,检票口候车的有100人,刚刚开走的地铁上乘有2000人,那此时对考察的系统(列车)而言,并发就是2000人,而如果考察的是检票处,则并发为100人,同样,如果考察的系统是地铁大厅,那此时的并发就是10000人。这种并发我们一般称之为“广义并发”。 2. 严格并发(Strict Con
98 0作为工程师,在设计和优化Web系统时,用户最关注的性能指标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载速度:用户最直接关注的性能指标是网站的加载速度。快速加载的网站使用户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或服务,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2.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向Web系统发送请求后,系统对请求做出响应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越快,用户越能快速得到响应,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3. 系统稳定性:用户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系统的稳定性。稳定的系统可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而影响用户体验。 4. 安全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用户对Web系统的安全性也更加关注。用户希望We
126 0LR(Learning Rate)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控制了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更新权重的幅度。LR的性能过程直接影响了模型的训练效果和收敛速度。 LR的性能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收敛速度:LR决定了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更新权重的频率。如果LR设置得过大,模型可能会在训练初期就过度拟合训练数据,导致训练后期难以进一步优化;如果LR设置得过小,模型可能需要更多的训练迭代次数才能达到较好的收敛效果。 2. 训练稳定性:过大的LR可能会导致训练过程不稳定,出现振荡、发散等问题;而过小的LR可能会导致训练过程过于缓慢,无法充分利用可用数据。 3. 泛化能力:LR不仅影响模型的训练速
181 0系统吞吐量(system throughput)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通常用来衡量系统的性能。在工程领域,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中,吞吐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于一个系统或程序,吞吐量可以定义为每秒处理的请求数量或事务数量。例如,一个在线购物网站的吞吐量可能指的是每秒处理的订单数量,而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可能指的是每秒处理的事务数量。 吞吐量的评估通常会考虑系统的硬件配置、网络带宽、软件架构、算法效率等因素。在优化系统性能时,提高吞吐量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这可以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更好的响应时间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吞吐量并不总是必要的或可能的
91 0作为工程师,我认为RBI(Rapid Business Intelligence)软件的性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软件的需求,包括要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业务需求、需要哪些功能等等。这些需求应该基于对业务场景的深入理解和调研。 2. 数据采集:根据需求,通过各种方式采集数据,包括从数据库、文件、API等渠道获取数据。 3. 数据清洗和整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合,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模型。 4. 数据存储和计算:将清洗和整合后的数据存储在高性能的数据存储设备中,如分布式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系统。然后进行高
223 0在行业中,通常认为一个Web系统的响应时间在2秒以内是可以接受的。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标准,但实际上,用户可以接受的响应时间可能会因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有所变化。 对于一些需要实时交互的Web应用,如在线游戏、聊天室、在线购物等,响应时间需要尽可能地短,通常在1秒以内。而对于一些静态的、不需要实时交互的网站,如博客、新闻网站等,响应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但也不应超过3秒。 除了响应时间之外,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即使响应时间很短,但如果系统经常出现问题或者崩溃,用户也会感到不满意。工程师需要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优化响应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149 0SEI软件性能过程是一个由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它旨在确保软件系统的性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关注和管理。以下是SEI软件性能过程的简要描述: 1. 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与业务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了解和定义系统所需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将作为整个开发过程的指南。 2. 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架构设计。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确定系统的组织结构、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的技术决策。性能需求应考虑在架构设计中,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 3.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开发团队将架构设计转化为具体的代码和模
255 0作为工程师,软件性能的应用领域包括: 1. 能力验证:在这个领域,工程师需要了解被测系统的典型业务场景,并根据典型场景设计测试方案和用例。一个典型的场景包括操作步骤和并发用户量条件,设计用例时,需要确定响应的性能指标。可靠性测试的内容也可以归入到该应用领域。因为从用户角度出发,对软件可靠性的保证也是承诺的软件性能的一部分。 2. 规划能力:这个领域通常关心的是如何使系统具有我们要求的性能能力,或者在某种可能发生的条件下,系统具有如何的性能能力。它是一种探索性测试,侧重点是规划。 3. 性能调优:在这个领域,工程师需要关注的是在给定条件下,系统是否具有预期的能力表现。这需要工程师根据典型场景设
97 0确定并发用户数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过程,包括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网络环境以及业务场景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虑因素: 1. 硬件配置: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内存大小、磁盘I/O等硬件配置会影响并发用户数。可以根据服务器型号和规格,查看其最大处理能力和内存支持等指标,来估算并发用户数。 2. 软件配置:应用程序的设计、代码质量、数据库性能等都会影响并发用户数。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特性和性能测试结果,来估算并发用户数。 3. 网络环境: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网络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并发用户数。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合适的并发用户数。 4. 业务场景:不同的业务场景对并发用户数的需求也不
185 0作为工程师,前后端性能优化是提高网站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 前端性能优化: 1. 减少HTTP请求数量:通过合并文件、使用CSS Sprites、Image maps和内联图片等方法减少HTTP请求数量,从而提高页面响应速度。 2. 使用缓存:通过缓存技术,如浏览器缓存、CDN缓存等,减少重复的HTTP请求,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3. 优化图片:优化图片大小和质量,使用压缩图片和懒加载等技术,减少图片加载时间和流量。 4. 代码优化:优化JavaScript和CSS代码,避免阻塞渲染和加载时间。 5. 使用CDN:通过使用CDN加速内容分发和加载速度。 6. 优化D
1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