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支部落实“增强党性要进一步到位”要求的差距审视与改进方向 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对于社区支部而言,落实“增强党性要进一步到位”这一重要要求,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更好服务社区群众的关键所在。当前社区支部在践行这一要求时,仍存在诸多差距。 党性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社区支部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时,多以集中学习文件、观看视频等传统方式为主。学习内容往往局限于政策条文宣读和理论讲解,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部分党员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对党性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入脑入心。长此以往,党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效引导党员将党性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社区党员来自不同行业和岗位,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差异较大。部分党员存在思想认识偏差,认为在社区生活中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忽视了在社区事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主动参与的党员人数较少。一些党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缺乏担当精神,不能挺身而出,未能在社区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影响了社区支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号召力。 党性实践活动缺乏系统性。社区支部组织的党性实践活动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设计。活动开展较为随意,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有时仅为了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活动结束后缺乏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和。例如,在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时,没有根据党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合理安排,导致活动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党员的优势和作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党性实践活动难以持续深入开展,无法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模式。 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社区支部在党员党性表现的监督考核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监督方式主要以自我监督和上级检查为主,缺乏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参与。考核指标不够细化和量化,难以准确衡量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在考核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注重表面资料和数据,忽视了对党员实际表现和工作成效的考察。对于党性表现不佳的党员,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推动党员增强党性修养。 针对以上差距,社区支部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丰富党性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地参观学习、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激励机制,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加强党性实践活动的系统性规划和设计,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和任务,建立活动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党性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引入多元化的监督主体,细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程序,加大对党性表现不佳党员的惩戒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社区支部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更好地落实“增强党性要进一步到位”的重要要求,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25-08-08 09:35:46 | AI写文章 | 729点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