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委班子权力规范运行对照查摆问题 ## 权力运行规则执行问题 在权力运行规则执行上存在打折扣现象。对于一些重大事项决策,虽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简化流程情况。部分决策在未充分征求意见、未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时就仓促上会,导致决策科学性不足。比如在一些涉及民生项目的决策中,未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仅依据部分部门的汇报就做出决定,使得项目推进过程中遭遇诸多阻力,群众满意度不高。 对权力运行规则的学习不够深入,部分班子成员对规则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准确运用规则来规范权力行使。在一些常规事务处理上,存在凭经验、按惯例办事的情况,忽视了规则的更新和变化,导致权力运行出现偏差。 ## 权力监督机制落实问题 内部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存在顾虑,对班子成员的监督不够大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对于一些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督工作存在滞后性。例如,在财务审批方面,监督部门对一些大额资金的使用审核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直到出现财务风险才引起重视。 外部监督渠道不够畅通。虽然设置了多种外部监督渠道,但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对监督渠道的宣传不够,群众对监督途径和方式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反馈不够到位,导致群众对监督效果缺乏信心,不愿意参与监督。 ## 权力公开透明问题 权力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在公开权力运行信息时,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只公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对关键决策、重要项目进展等核心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详细。例如,在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只公开了项目的招标结果,而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监管等关键信息未进行公开,导致群众对项目的实施情况缺乏了解,容易引发质疑。 权力公开的方式不够多样化。主要以传统的公告栏、文件等形式进行公开,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足,导致信息传播范围有限,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广大群众。而且公开的信息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多为文字表述,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不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 ## 权力与责任匹配问题 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责任划分不清晰的问题。部分工作任务在分配权力时,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导致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例如,在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中,多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但对于一些环境卫生死角的治理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后各部门都以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为由,不愿承担责任,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效果。 权力与责任的对等性不足。部分班子成员在行使权力时,过于注重权力带来的利益和好处,而忽视了应承担的责任。在一些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后,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使得权力与责任失衡,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 权力运行风险防控问题 对权力运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够准确。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方法,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例如,在引资过程中,对企业的资质和信誉评估不够严格,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导致部分项目在落地后出现资金链断裂、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风险防控措施不够完善。虽然制定了一些风险防控措施,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执行。对于一些已经识别出的风险,没有制定具体的应对预案,一旦风险发生,往往手忙脚乱,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损失扩大。 [2025-07-28 15:19:15 | AI写文章 | 854点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