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程序实现,当用户输入课程名称时,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课程名称查询上课地点,并输出。 示例: 请输入课程名称:语文 语文课在112教室


以下是一个使用 Python 实现的示例代码: ```python courses = { "语文": "112 教室", "数学": "205 教室", "英语": "301 教室" } course_name = input("请输入课程名称:") if course_name in courses: print(f"{course_name}课在{courses[course_name]}") else: print("未找到该课程的上课地点")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包含课程名称和上课地点的字典 `courses`。然后,通过用户输入获取课程名称,并检查其是否在字典中,如果在则输出对应的上课地点,否则提示未找到。 [2024-10-24 21:27:58 | AI写代码神器 | 160点数解答]
相关提问
- 写一段正则表达式,满足“603,112.56”,“1,603,112.56”,“3,112.56”,“113,603,112.56”这种格式的关于钱的正则表达式(122点数解答 | 2023-11-15 15:57:19)201
- 写一段正则表达式,满足“603,112.56”,“1,603,112.56”,“3,112.56”,“113,603,112.56”这种格式的关于钱的正则表达式(291点数解答 | 2023-11-15 15:58:44)209
- 使用字典存储课程名称与上课地点,例如{'语文': 112, '数学': 214, '英语': 440} 编写程序实现,当用户输入课程名称时,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课程名称查询上课地点,并输出。 示例: 请输入课程名称:语文 语文课在112教室(97点数解答 | 2024-10-24 21:23:46)219
- 写一段正则表达式,满足“603,112.56”,“1,603,112.56”,“3,112.56”这种格式的关于钱的正则表达式(230点数解答 | 2023-11-15 15:52:20)186
- 写一段正则表达式,满足“603,112.56”,“1,603,112.56”,“3,112.56”这种格式的关于钱的正则表达式(322点数解答 | 2023-11-15 15:54:37)191
- 苍溪-广安-重庆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与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历史,弘扬长征精神和革命传统,苍溪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联合开展“苍溪-广安-重庆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对象与时间 1. 活动对象:苍溪县中小学生。 2. 活动时间:2025年暑假期间(具体时间根据学校安排及天气情况确定)。 三、活动路线与内容 1. 苍溪段 * 地点:红军渡景区、黄猫垭战斗遗址、苍溪县苏维埃旧址等。 * 内容: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讲解员介绍革命历史,观看红色文化展览,体验红军生活(如穿红军服、唱红歌等)。 2. 广安段 * 地点:*故里、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等。 * 内容:学习*同志的革命事迹,了解华蓥山游击队的英勇抗争历史,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 3. 重庆段 * 地点: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等。 * 内容: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重庆在抗日战争和(1244点数解答 | 2025-06-19 16:32:34)98
- 如果连续数字之间的差严格地在正数和负数之间交替,则数字序列称为摆动序列。第一个差(如果存在的话)可能是正数或负数。仅有一个元素或者含两个不等元素的序列也视作摆动序列。 例如,[1, 7, 4, 9, 2, 5]是一个 摆动序列 ,因为差值(6, -3, 5, -7, 3)是正负交替出现的。相反,[1, 4, 7, 2, 5]和[1, 7, 4, 5, 5]不是摆动序列,第一个序列是因为它的前两个差值都是正数,第二个序列是因为它的最后一个差值为零。 子序列可以通过从原始序列中删除一些(也可以不删除)元素来获得,剩下的元素保持其原始顺序。给你一个整数数组nums,返回nums中作为摆动序列的最长子序列的长度。 示例 1: 输入:n为6,nums = [1,7,4,9,2,5] 输出:6 解释:整个序列均为摆动序列,各元素之间的差值为 (6, -3, 5, -7, 3) 。 示例 2: 输入:n为10,nums = [1,17,5,10,13,15,10,5,16,8] 输出:7 解释:这个序列包含几个长度为 7 摆动序列。 其中一个是 [1, 17, 10, 13, 10, 16, 8(758点数解答 | 2024-12-23 23:18:29)145
- 如果连续数字之间的差严格地在正数和负数之间交替,则数字序列称为摆动序列。第一个差(如果存在的话)可能是正数或负数。仅有一个元素或者含两个不等元素的序列也视作摆动序列。 例如,[1, 7, 4, 9, 2, 5]是一个 摆动序列 ,因为差值(6, -3, 5, -7, 3)是正负交替出现的。相反,[1, 4, 7, 2, 5]和[1, 7, 4, 5, 5]不是摆动序列,第一个序列是因为它的前两个差值都是正数,第二个序列是因为它的最后一个差值为零。 子序列可以通过从原始序列中删除一些(也可以不删除)元素来获得,剩下的元素保持其原始顺序。给你一个整数数组nums,返回nums中作为摆动序列的最长子序列的长度。 示例 1: 输入:n为6,nums = [1,7,4,9,2,5] 输出:6 解释:整个序列均为摆动序列,各元素之间的差值为 (6, -3, 5, -7, 3) 。 示例 2: 输入:n为10,nums = [1,17,5,10,13,15,10,5,16,8] 输出:7 解释:这个序列包含几个长度为 7 摆动序列。 其中一个是 [1, 17, 10, 13, 10, 16, 8(350点数解答 | 2024-12-23 23:20:54)149
- import math class ball: """ 实现 def __init__(self, radius) 函数, 他有一个参数radius, 并为对象初始化一个变量self.radius """ """ 实现 def surface_area(self) 函数, 通过self.radius计算球的表面积, 并将这个表面积返回 """ """ 实现 def volume(self) 函数, 通过self.radius计算球的体积, 并将这个体积返回 """ """ 在评测文件中将这样调用这个类 ball = ball(eval(input())) print("球的半径:{:.2f}".format(ball.radius)) print("球的表面积:{:.2f}".format(ball.surface_area())) print("球的体积:{:(261点数解答 | 2024-11-28 21:19:39)177
- 给定一个三位数,要求各位不能相同。例如, 352 352 是符合要求的, 112 112 是不符合要求的。将这个三位数的三个数字重新排列,得到的最大的数,减去得到的最小的数,形成一个新的三位数。对这个新的三位数可以重复上述过程。神奇的是,最终一定会得到 495 495! 试试看,重新排列 352 352,得到的最大数为 532 532,最小数为 235 235,它们的差是 297 297;变换 297 297,得到 972 − 279 = 693 972−279=693;变换 693 693, 962 − 369 = 594 962−369=594;变换 594 594, 954 − 459 = 495 954−459=495。因此,经过 4 4 次变换得到了 495 495。 现在,输入的三位数,你能通过编程得出,这个三位数经过多少次变换能够得到 495 495 吗? 输入格式 (167点数解答 | 2025-04-22 20:47:58)160
- 1—create tree; 2—inorder; 3—postorder; 4—high; 5—ancent; 6—clear tree; 7—exit. 输入“1”后,提示输入二叉树的扩充先序序列,“空”可以使用一个特殊字符代表,用输入的序列构造好二叉树。 输入“2”后,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打印出二叉树的中序序列。 输入“3”后,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打印出二叉树的后序序列。 输入“4”后,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某种遍历操作,计算出各结点的高度,并打印出各结点的高度。 输入“5”后,提示输入某结点的名字,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某种遍历操作,找出输入结点的所有祖先,并将该结点祖先打印出来。 输入“6”后,将二叉树各结点的内存释放,变成一棵空树。 输入“7”后,退出程序。 对于“1~6”的操作,执行完后,要返回主程序,打印出主提示,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848点数解答 | 2024-12-21 16:32:32)168
- 1—create tree; 2—inorder; 3—postorder; 4—high; 5—ancent; 6—clear tree; 7—exit. 输入“1”后,提示输入二叉树的扩充先序序列,“空”可以使用一个特殊字符代表,用输入的序列构造好二叉树。 输入“2”后,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打印出二叉树的中序序列。 输入“3”后,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打印出二叉树的后序序列。 输入“4”后,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某种遍历操作,计算出各结点的高度,并打印出各结点的高度。 输入“5”后,提示输入某结点的名字,对前面构造好的二叉树进行某种遍历操作,找出输入结点的所有祖先,并将该结点祖先打印出来。 输入“6”后,将二叉树各结点的内存释放,变成一棵空树。 输入“7”后,退出程序。 对于“1~6”的操作,执行完后,要返回主程序,打印出主提示,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用c语言(1114点数解答 | 2024-12-21 16:32: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