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装饰器模式的函数,用于记录任何函数的调用次数。这个装饰器应该能够接收任何函数,并返回一个新的函数,每次调用新的函数时,都会增加计数器,并在控制台输出当前的调用次数。


装饰器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允许我们在不修改原函数代码的情况下给函数添加新的功能。下面是一个使用 Python 实现的简单装饰器,该装饰器可以记录并打印被装饰函数的调用次数。 ```python def count_calls(func): # 使用字典来存储每个函数的调用次数 call_counts = {} def wrapper(*args, kwargs): # 每次调用时增加计数 if func in call_counts: call_counts[func] += 1 else: call_counts[func] = 1 print(f"Function {func.__name__} has been called {call_counts[func]} times.") # 调用原始函数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 示例使用 @count_calls def say_hello(name): print(f"Hello, {name}") @count_calls def add(a, b): return a + b # 测试函数 say_hello("Alice") say_hello("Bob") result = add(3, 4) print(f"Result of add: {result}") say_hello("Charlie") ``` 解释: 1. `count_calls` 是一个装饰器函数,它接受一个函数 `func` 作为参数。 2. 在 `count_calls` 内部定义了一个嵌套函数 `wrapper`,这个函数会在每次调用时更新和打印函数的调用次数。 3. `call_counts` 是一个字典,用来存储每个被装饰函数及其对应的调用次数。这里使用函数对象本身作为键,确保即使有多个不同名称但相同功能的函数也能正确计数。 4. `wrapper` 函数内部首先检查 `func` 是否已经在 `call_counts` 中,如果在,则增加其计数;如果不在,则初始化为 1。 5. 然后 `wrapper` 打印出当前的调用次数,并调用原始函数 `func`。 6. `count_calls` 返回 `wrapper` 函数,这样当 `@count_calls` 装饰器应用于其他函数时,实际上是在替换这些函数,使其具有计数和打印功能。 运行结果: 当你运行上述代码时,控制台将显示如下输出: ``` Function say_hello has been called 1 times. Hello, Alice Function say_hello has been called 2 times. Hello, Bob Function add has been called 1 times. Result of add: 7 Function say_hello has been called 3 times. Hello, Charlie ``` 这表明装饰器成功地记录了每个函数的调用次数,并在每次调用时输出了当前的调用次数。 [2024-11-12 08:45:05 | AI写代码神器 | 580点数解答]
- c语言代码链表是软件中一种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是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数据存储的线性表。它较顺序表(如数组)而言在插入和删除数据时不必移动其后的大批量元素。现在给你一些整数,然后会频繁地插入和删除其中的某些元素,会在其中某些时候让你查找某个元素或者输出当前链表中所有的元素。 本题要实现的功能是: 链表创建(函数:headnode *create() )。根据输入数据的顺序创建包含头结点的链表,新数据总是插入到链表首结点之前,如果原链表为空链表,则新结点作为链表首结点。 输出链表(函数:oprstatus show(headnode *head) )。将整个链表的数据依次输出。如果链表为空,则不能执行输出操作,返回枚举值“error”,否则输出链表数据,返回枚举值“ok”。 删除链表数据(函数:oprstatus delete(headnode *head, int i) )。删除链表中第i号元素,i从1开始计数。如果存在第i号元素,删除之并返回枚举值“ok”,否则无法执行删除操作,返回枚举值“error”。 插入数据(函数:oprstatus insert(headnode *h(534点数解答 | 2024-12-09 21:33:48)213
- c语言代码 链表是软件中一种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是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数据存储的线性表。它较顺序表(如数组)而言在插入和删除数据时不必移动其后的大批量元素。现在给你一些整数,然后会频繁地插入和删除其中的某些元素,会在其中某些时候让你查找某个元素或者输出当前链表中所有的元素。 本题要实现的功能是: 链表创建(函数:headnode *create() )。根据输入数据的顺序创建包含头结点的链表,新数据总是插入到链表首结点之前,如果原链表为空链表,则新结点作为链表首结点。 输出链表(函数:oprstatus show(headnode *head) )。将整个链表的数据依次输出。如果链表为空,则不能执行输出操作,返回枚举值“error”,否则输出链表数据,返回枚举值“ok”。 删除链表数据(函数:oprstatus delete(headnode *head, int i) )。删除链表中第i号元素,i从1开始计数。如果存在第i号元素,删除之并返回枚举值“ok”,否则无法执行删除操作,返回枚举值“error”。 插入数据(函数:oprstatus insert(headnode *(609点数解答 | 2024-12-18 12:18:21)234
- import math class ball: """ 实现 def __init__(self, radius) 函数, 他有一个参数radius, 并为对象初始化一个变量self.radius """ """ 实现 def surface_area(self) 函数, 通过self.radius计算球的表面积, 并将这个表面积返回 """ """ 实现 def volume(self) 函数, 通过self.radius计算球的体积, 并将这个体积返回 """ """ 在评测文件中将这样调用这个类 ball = ball(eval(input())) print("球的半径:{:.2f}".format(ball.radius)) print("球的表面积:{:.2f}".format(ball.surface_area())) print("球的体积:{:(261点数解答 | 2024-11-28 21:19:39)177
- 一个 5×6 的迷宫样例如下: 要求给出从起点(1,1)到终点(3,4)的路径。 为了处理方便,保证最外圈全都为障碍物。 扩展到一般情况,一个 m×n 的迷宫,要求输出从起点(1,1)到终点(m-2,n-2)的路径。 测试实例保证路径是唯一的。 该题要求自行设计一个栈来做。如果设计的是顺序栈,则保证栈的大小不超过 200 个元素。 输入 第一行为两个整数 m 和 n,表示 m×n 的迷宫。 接下来有 m 行,每行有 n 个数(n 个数之间用空格间隔,值 = 0 表示可以通行,值 = 1 表示为障碍物) 输出 输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每个坐标占一行,坐标间的行号和列号用一个空格间隔。具体格式可参考样例。c++ 源代码(732点数解答 | 2024-11-03 02:34:53)311
- 出牌阶段限两次,你可以选择一个未被〖教化〗记录过的牌的类型,令一名角色从牌堆中获得一张此类型的牌,然后记录此类型,若基本、锦囊、装备均已被你发动〖教化〗记录,则你清空〖教化〗记录。(353点数解答 | 2025-07-07 15:40:28)59
- 无名杀代码出牌阶段限两次,你可以选择一个未被〖教化〗记录过的牌的类型,令一名角色从牌堆中获得一张此类型的牌,然后记录此类型,若基本、锦囊、装备均已被你发动〖教化〗记录,则你清空〖教化〗记录。(546点数解答 | 2025-07-07 15:41:02)62
- 用Java写出牌阶段限两次,你可以选择一个未被〖教化〗记录过的牌的类型,令一名角色从牌堆中获得一张此类型的牌,然后记录此类型,若基本、锦囊、装备均已被你发动〖教化〗记录,则你清空〖教化〗记录。(1003点数解答 | 2025-07-07 15:41:54)56
- 用JavaScript写出牌阶段限两次,你可以选择一个未被〖教化〗记录过的牌的类型,令一名角色从牌堆中获得一张此类型的牌,然后记录此类型,若基本、锦囊、装备均已被你发动〖教化〗记录,则你清空〖教化〗记录。(846点数解答 | 2025-07-07 15:42:46)79
- 题目描述 话说孙悟空取经的途中曾遇到一座大山,大山上有很多宝藏,当然了,妖怪也是在所难免的,此山能大能小,最高不过50米,最宽嘛也不过40米而已,此山是通往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山上有很多的宝藏,宝藏都位于洞穴之中,你路过洞穴,就能获得宝藏,当然了,你遇到妖怪之后还要上交过路费,当宝藏大于等于0的时候,你就能获得它,当少于0的时候,说明洞穴中存在妖怪,你要上交过路费了,宝藏最大不超过100块,不小于-100块;小猴子是打不过他们的,因为他没有了72变,你要想问为什么,这个、、、 PS:此时的你位于左山脚下,你的任务就是到达山顶最右端,并取得最大的价值,以供在以后的路上开销,此山特别的神奇,当你每上升一层的时候,你的下面就全部自动消失了,当你每向右走一层的时候,你的左面也全部自动消失了; 输入 输入: 开始先输入一个T,表示下面有T组数据; 接下来会有T组测试用例,每组数组第一行有两个数x,y,分别表示山的高和山的宽; 接下来有x行,每行有y个数;第一行表示最上面一层,第二行最上面的下面一层、、、最后一行表示最底层; 输出 输出T组数据,每组数据表示猴子所能获得的最大的金钱数; 样例输(862点数解答 | 2025-06-14 21:01:48)82
- #include <stdio.h> #define total_blocks 64 // 总块数 #define max_processes 4 // 最大进程数 #define max_pages 54 // 每个进程最多的页面数 int bit_map[total_blocks] = {0}; // 位示图,用于记录内存块占用情况 // 初始化已有的占用块号 void initialize_bit_map() { int last_blocks[]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for (int i = 0; i < 10; i++) { bit_map[last_blocks[i]] = 1; // 标记这些块为已占用 } } // 分配内存块,返回 1 表示成功,返回 0 表示内存不足 int allocate_memory(int process_pages[], int allocations[max_processes][max_pages]) {(303点数解答 | 2024-12-06 18:12:20)117
-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整数 x ,如果 x 是一个回文整数,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回文数是指正序(从左向右)和倒序(从右向左)读都是一样的整数。 输入格式 一个整数。 输出格式 一个整数。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1 x = 121 输出1 true 提示: −2 31 <=x<=2 31 −1(257点数解答 | 2024-12-17 15:06:30)175
-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整数 x ,如果 x 是一个回文整数,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回文数是指正序(从左向右)和倒序(从右向左)读都是一样的整数。 输入格式 一个整数。 输出格式 一个整数。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1 x = 121 输出1 true 提示: −2 的31 次方<=x<=2的31次方 −1(286点数解答 | 2024-12-17 15:08:00)152